贾棱

宇宙是对存在于其内在性质中的智能理性的表达,还是对单纯而简单的无感觉的外部事实的表达?

当父母说“孩子,打他,打死他”的时候

为人雏形生于天地,立人行德成于后事。
一个人在独立之前的样子,决定了以后做事的基调。

有人不守规矩,有人抱怨社会,有人投机取巧,有人嗜血狂躁。儿时的种种遭遇,以后会深刻的影响做人的方式。
而能决定孩子脾性最关键的还是父母的教育,在教育时最要注意的一点,切莫把抱怨社会的方式交给孩子。

前几日,带着家里两条狗外出散步。两只中为小的那个天性好斗,见人乐意叫唤。散步到一拐角处,突然跑出来一个孩子,小的这只狗跑过去,冲着孩子叫唤。
被窜出来的小狗吓了一跳,这孩子转身就往回跑,结果,没跑两步就调转回来,冲着狗狗喊“打你!打你!我打死你!”边说边挥着拳头过来。我赶忙过去叫狗狗回来,“球球,别叫了!”。把狗叫住后,这时孩子的母亲从他身后赶过来,蹲下抱着孩子一把搂进怀里。

一边摸孩子头一边指着狗说“对!打他,打他啊,别害怕,打他”说着话,指着的手慢慢变成了拳头,和孩子一起挥着拳头对空气叫嚣。孩子被搂进怀里后明显的大胆很多,挣开母亲的怀抱,又去追着狗狗打。

儿时,我们被桌子碰到头或被石头绊倒了脚,有很多父母不管离多么远,放下手中活,跑过去把孩子搂进怀里,看到孩子哭啼不停,便教孩子“都怪桌子!都怪这块石头!我们打他!你看,这样打,和我一起。对~使劲打。”到最后把自己的手打上灰尘,红了手心。那么孩子在这个过程里学了什么呐,遇事要打石头吗。

是的,有人会讲,这就是随便说说,和孩子闹着玩嘛。但对于教育而言,随便随便,孩子就变成随便的人了。
现在很多校园暴力的事件,网络上报道的多半是“某高校女生被多人霸凌”“某小学生被高中生敲诈”。在这里面我们能看到的是女生被欺辱,但据真实情况而言,校园中对于男生的暴力事件每天都在发生。上过学的人都知道,男生是最容易打斗的群体。

一次和好友讲起来,假设类似事件发生在他的孩子身上,他会怎么处理,大多的答案是“打回去啊,我肯定不能让自己的孩子吃亏啊。”而少数的回答是“打回去,因为我孩子属于正当防卫,这时打的过分一点没问题。”显而易见,虽然都是攻击性的结果,但后者交给孩子的潜意识是“不做坏事但要保护好自己。”

一次初中的妹妹问我,“哥,为什么他们要打人才能解决问题。”我问了很多人后讲“可能他们也没有安全感吧,这是他们寻找自己地位的方式,但他们并不是坏人啊。并且如果两个人中有一个人先笑了,这仗是不是就打不起来了?”说着妹妹想起来和朋友前一秒生气,结果看着对方不知为什么就笑起来了的事,自己捂着嘴咯咯笑。

孩子解决问题其实就这么简单。

对于狗狗叫吓到孩子的问题,一位幼儿园的老师的朋友是这么做的。她先是安慰孩子不要害怕,等孩子哭停了后告诉他“狗狗啊,不会讲话,他啊可能是害怕你,也可能是想和你做朋友,所以他只能用自己的方法告诉你,那狗狗是不是只能汪汪叫啊。”回家后给孩子兜里放了一颗牛肉粒,告诉他。“如果再见到狗狗,可以扔到地上分给他一半,这样他就知道你也喜欢他啦。”

有位好友,和朋友一起在外租房子住。合租不好处理的问题就是公共卫生。这几个人习惯了在家门口的楼道里放垃圾,等到多了一齐带下去。有天早晨,因为垃圾太多,对门的老阿姨受不了,敲上门来。“你们能不能把垃圾收拾收拾!我每天一开门就是垃圾味,整的和猪窝似的!”就因为阿姨这一句话,朋友接着怼起来“我放我家门口怎么了!你个老太婆在这吵吵什么!管你什么事,管好自己吧你!”俩人一发不可收拾,吵的楼上楼下的来劝和。回来我问她,人说你听着不就行了…吵啥啊,浪费时间。她低眉带着一点委屈讲“我可不能让人欺负了,我才不吃亏。”

有些时候孩子就是被教育成这样,还未发生已先出手。但孩子的世界是父母讲给的,父母对待外界的方式就是孩子以为的世界。所以与世界为善不止自己而言,要使身边人同样为善才是困难。

前两天18年的春晚,贾玲在小品里讲“学校的教育,不能缺少家庭的配合,家庭才是一个人,学习做好事的起源之地。”愿每一个孩子都会拥有一个严格克己的好父母。

评论
热度(1)

© 贾棱 | Powered by LOFTER